敦煌石窟内如何检测有害气体?

主讲人 张晖

张晖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考古与文博系副教授,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院长助理,浙江大学文化遗产与博物馆学研究所副所长。 主要从事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的研究工作,包括古代壁画、石质文物、土遗址和近现代历史建筑的保护。
最后更新 2021-12-20
浏览 10
最后更新 2021-12-20
浏览 10
意见反馈
主讲人 张晖
浙江大学

    一些有害气体,像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二氧化碳等等这些气体可能会引起壁画的一些病害。所以现在在敦煌的每一个洞窟里面,大家仔细看的话会发现在一个角落里会放一个白色的小盒子,这个小盒子是什么呢?就是二氧化碳的传感器,它会来监测洞窟里面二氧化碳的浓度,一旦发现浓度变大了,会有一个预警机制,会马上把洞窟里面的游客全部都清空,然后把洞窟关闭几天之后,等二氧化碳浓度下降之后再开放。他们现在做了这样一个措施。

心理学家给出真相警告说,怀旧是一种正常的文化现象,也是大脑一种神经系统下达的指令。神经系统学家紧跟着就发来贺电,认可了怀旧不等于矫情这个说法。来,赶紧给这位神经系统学家加个鸡腿。

等等,心理上的那一关是过去了,可眼睛上的这一关实在为难啊。相信不少朋友都有这样的感慨:你瞅瞅我当年听的那歌、留的发型、还有穿的衣服,怎么都充满了城乡接合部的气息?我是怎么视若珍宝,念念不忘的?而且我还感觉在青少年时期听过的歌,比后来听到的任何歌都更优美动听,这可咋办呀?

其实我们对1222岁听过的歌记忆犹新,那是因为背后有一个神助攻在给我们撑腰。而之前的那些老歌儿们恰好碰上这个神助攻,搭上了脑神经快速发育的班车,才让我们产生了一种强烈的记忆痕迹,让我们感叹“那是熟悉的味道~”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