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仓颉篇》由何人编写?

主讲人 朱凤瀚

朱凤瀚

中国国家博物馆常务副馆长,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历史系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家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南开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历史系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与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南开大学学位委员会委员,南开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天津市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历史博物馆(今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博物馆学会理事,中国先秦史学会常务理事。国家“九五”社会发展重大科研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成员。

最后更新 2021-12-20
浏览 16
最后更新 2021-12-20
浏览 16
意见反馈
主讲人 朱凤瀚
北京大学

    根据文献记载,《汉书·艺文志》上有记载,《仓颉篇》就是秦始皇秦代的时候由三个人来编的,一个就是大家熟知的李斯,李斯写了《仓颉篇》,这个《仓颉篇》其实是一个识字课本,就是当时所谓秦统一文字,就需要教学生,还包括官吏考官,当时考官你要能写多少字以上,几千个字以上才能做,像现在我们考公务员似的,是吧?就需要有教科书,有标准的字书,所以李斯编了《仓颉篇》。然后还有赵高,就是现在名声不好听的赵高,赵高编了《爰历篇》。另外还有一个太史令就是胡毋敬,编了《博学篇》。同时编了三部字书,其中《仓颉篇》是最有名,就是李斯编的《仓颉篇》,那么秦代这三个字书据说都是用小篆写的,标准字体,用小篆写的。可是现在的问题就是我们谁也不知道他们三个人编是编了三种,分别编,还是三个人有分工?也就是说一部字书,那文字是三个人是互相重复的很多还是三个有分工,你写一部分,我写一部分,他写一部分?现在这点到现在为止,我们也不能证实,我们不能知道三个人编的书是自己各自编的,还是有一个统一规划。当然我个人想在一个很短的时间,而且又是由这些政府的高官来编的东西,我想他编也并不是他本人来写,有点像《吕氏春秋》似的,是吧?肯定吕不韦找了一大帮子文人墨客,他的一些幕僚来写的一些东西,是吧?我想就他们三个人主持主编的这种东西,我觉得很可能是有个分工,不然的话没有必要写三部小篆的字书,还推广到下边去,当然这是个猜测,那么这三部字书,很遗憾就是现在我们都见不到,到现在出土的这些简帛里边也没有见到秦代的字书,就是用小篆书写的这个《仓颉篇》原来是什么样子。

心理学家给出真相警告说,怀旧是一种正常的文化现象,也是大脑一种神经系统下达的指令。神经系统学家紧跟着就发来贺电,认可了怀旧不等于矫情这个说法。来,赶紧给这位神经系统学家加个鸡腿。

等等,心理上的那一关是过去了,可眼睛上的这一关实在为难啊。相信不少朋友都有这样的感慨:你瞅瞅我当年听的那歌、留的发型、还有穿的衣服,怎么都充满了城乡接合部的气息?我是怎么视若珍宝,念念不忘的?而且我还感觉在青少年时期听过的歌,比后来听到的任何歌都更优美动听,这可咋办呀?

其实我们对1222岁听过的歌记忆犹新,那是因为背后有一个神助攻在给我们撑腰。而之前的那些老歌儿们恰好碰上这个神助攻,搭上了脑神经快速发育的班车,才让我们产生了一种强烈的记忆痕迹,让我们感叹“那是熟悉的味道~”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