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

最后更新 2021-12-20
浏览 41
最后更新 2021-12-20
浏览 41
意见反馈

    夏至这一时间节点的确立,源于古人对日影的观测,夏季的一天竿影最短,称这一天为“夏至”。

    夏至有三候:“夏至之日,鹿角解;又五日,蜩始鸣;又五日,半夏生。”在古人看来,五月是阳气盛、阴气生的月份。鹿为阳兽,居于山林,感阴而鹿角脱落。蜩即蝉,阴生始鸣,因此二候为“蜩始鸣”。半夏,因生在夏季之半而得名,阳盛始生,因此三候则为“半夏生”。

    古人又以夏至为节日,称之为“夏节”“夏至节”,自古而今就有一些特定的习俗。

    先秦时,天子夏至日要祭祀“地祇物魅”。地祇即地神,包括土地、社稷、山岳、河海等诸神;物魅,物之老而为精怪者。人们祭祀地神和物魅,是为了祛除灾荒和瘟疫。

    西汉时,视夏至为禁忌日,人们用五色桃木印装饰门户,以止恶气侵入。

    宋代夏至日,百官要放假三天。

    明清时期,皇帝夏至日这天要在地坛举行盛大的祭地仪式。

    夏至是传统农事活动的重要节点。

    在浙江,夏至日插秧,谓之“开秧阡”。农家重视夏至后的“三时”:夏至后三日为头时,再过五日为中时,最后七日为末时,凡十五日。“三时”之中,头时插秧为上,末时为下。

    人们对夏至的重视,也体现在夏至饮食上。

    夏至节气,北方人多食冷面。

    在山东,各地在夏至日也要吃过水面,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谚语。

    在湖南,夏至这天要吃醮坨。醮坨,又名“圆糊醮”,由米粉加韭菜等佐料制作而成。

    在江浙一带,夏至这天要吃馄饨。当地俗语说“夏至馄饨冬至团,四季安康人团圆”,又说“夏至吃馄饨,热天不疰夏”。


分集列表 (共14集)

心理学家给出真相警告说,怀旧是一种正常的文化现象,也是大脑一种神经系统下达的指令。神经系统学家紧跟着就发来贺电,认可了怀旧不等于矫情这个说法。来,赶紧给这位神经系统学家加个鸡腿。

等等,心理上的那一关是过去了,可眼睛上的这一关实在为难啊。相信不少朋友都有这样的感慨:你瞅瞅我当年听的那歌、留的发型、还有穿的衣服,怎么都充满了城乡接合部的气息?我是怎么视若珍宝,念念不忘的?而且我还感觉在青少年时期听过的歌,比后来听到的任何歌都更优美动听,这可咋办呀?

其实我们对1222岁听过的歌记忆犹新,那是因为背后有一个神助攻在给我们撑腰。而之前的那些老歌儿们恰好碰上这个神助攻,搭上了脑神经快速发育的班车,才让我们产生了一种强烈的记忆痕迹,让我们感叹“那是熟悉的味道~”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