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

最后更新 2021-12-20
浏览 43
最后更新 2021-12-20
浏览 43
意见反馈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也是入夏后的第三个节气。此时正值北方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之际,也是其他暖季作物播种之时,因此得名“芒种”。

    在古人的观念中,芒种是农历五月的节气。因此,元人吴澄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芒种,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

    我国江南地区的民众又以芒种为梅雨季节之始:各地入梅、出梅的时间也有出入。一般而言,以芒种后的第一个丙日为入梅,以小暑后的第一个未日为出梅。

    芒种也是我国南北方农事活动的重要节点。谚语说:“芒种芒种,连收带种。”其农事之“忙”,主要体现在“三夏”——夏收、夏种、夏管上。

    芒种是我国南方地区插播夏季稻的季节。在我国北方地区,此时是越冬小麦收获的时节。谚语说“小满天赶天,芒种刻赶刻”,言称农事之忙。

    据称,农历五月十三为关公诞辰日,各地民众于这一天纷纷去关帝庙祭祀。传说关公这一天磨刀需要淬水,因此民间占验是日多雨,谚语也说“大旱不过五月十三”。

    古人认为五月是阴气始发的月份,因此以五月为“毒月”“恶月”,人们想尽一切办法解毒、避恶,诸如饮雄黄酒、门插艾草、不嫁娶、不建房,等等。这也便有了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的诸多习俗。

    芒种与端午节期相近,也有一些特定的习俗:每至芒种节气,种完了水稻,皖南地区的民众都要举行名为“安苗”的祭祀活动。

    在我国南方,每年五六月份是梅子成熟的季节,家家户户要煮梅。

    芒种之时,浙江云和县梅源山区要举办开犁节。

分集列表 (共14集)

心理学家给出真相警告说,怀旧是一种正常的文化现象,也是大脑一种神经系统下达的指令。神经系统学家紧跟着就发来贺电,认可了怀旧不等于矫情这个说法。来,赶紧给这位神经系统学家加个鸡腿。

等等,心理上的那一关是过去了,可眼睛上的这一关实在为难啊。相信不少朋友都有这样的感慨:你瞅瞅我当年听的那歌、留的发型、还有穿的衣服,怎么都充满了城乡接合部的气息?我是怎么视若珍宝,念念不忘的?而且我还感觉在青少年时期听过的歌,比后来听到的任何歌都更优美动听,这可咋办呀?

其实我们对1222岁听过的歌记忆犹新,那是因为背后有一个神助攻在给我们撑腰。而之前的那些老歌儿们恰好碰上这个神助攻,搭上了脑神经快速发育的班车,才让我们产生了一种强烈的记忆痕迹,让我们感叹“那是熟悉的味道~”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